中文 | EN

叶小纲: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叶小钢是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音乐家,是我国目前最有影响的青年作曲家之一。出身于音乐世家,四岁起随父新叶纯之学习钢琴,中学毕业后下放至农场劳动,后又进工厂当钳工六年。一九七八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著名作曲家杜鸣心教授。一九八一年首次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一九八二年《中国之诗》获美国齐乐品协会作品比赛第一名。一九八三年《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奖,该曲被认为是“当代知青文艺的代表作”。

一九八四年,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首次派出叶小钢作为中国青年作曲家的代表出席在澳州举行的亚太地区艺术节及作曲家大会,并在当地首演了新作《新江月》,获得成功,使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开始受到世界的注目。

一九八五年中国音协及中国唱片公司为叶小钢举行了交响作品音乐会,首演了《老人故事》、《八匹马》、《地平线》等五部交响乐,获得极太成功。一九八六年,叶小钢受文化部委托为日本驻华大使中方代表共同创作该舞剧的音乐,在东京及北京的演出均获得成功。同时,叶小钢

开始涉足其他音乐领域,其中,为电影《湘女潇潇》、《死神、老人与少女》(此二片均在国际上获奖),话剧《赵氏孤儿》及电视剧、室内的音乐创作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一九八七年,叶小钢获美国伊斯曼音乐院奖学金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作曲家S.Adler和J.Schwantner,至此他开始接受世界各地的扫约及参加各类型的国际性艺术活动,并写了众多的作品。其中,三部大型舞剧《DA LAI VI》、《红雪》、《When the Dream Fades》;室内乐《Threnldy》、《Strophe》、《Tripidus》、《Ballade》、《三迭》、《和》;交响作品《The Last Parardise》、《Winter ll》、《释伽之沉默》、《一个中国人在纽约》;大型中乐作品《The silence of the Red Poppy》、《The Far Calls》、《沅歌》、《死之蚀》等。这作品分别首演于加拿大、美国、日本、台湾、新西兰、英国、香港、芬兰等地,受到各国传媒的高度评价。

从1989年起,叶小钢被列入英国剑桥出版的国际名人录和国际音乐名人录。

1990年,《悲歌》获美国伊斯曼“路易斯.兰”奖。

1991年,《喜玛拉雅之崩溃》获美国“哈沃德.汉森”奖。

1992年,《伽叶无语》获台湾省交响乐团首届作曲大奖,并荣获台湾省教育厅荣誉证书。

1993年,《地平线》被先入中化民族文化促进会的“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1994年,叶小钢荣获美国LI基金会颁发的学术成就奖,以表彰他对新音乐探索的努力及鼓励他到中国大陆继续从事创作和研究活动。

叶小钢是美国伊斯曼音乐院的硕士,纽约州立大学博士研究生,目前他暂时离开该校从事专业创作,并受香港市政局委约,创作大型作品《最后的乐园II》。 

演出链接:
2006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
开幕式演出:
倾听·上海——上海优秀交响乐新作品专场音乐会
时间:2006年5月5日晚
地点: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
指挥:陈燮阳
演出:上海交响乐团
作品:叶国辉《上海,1979,莫扎特》
叶小钢《上海故事》
赵光《上海往事》

简介:经过04、05两届音乐节的尝试和努力,“上海之春”传承“新人新作”的传统特点,基本形成以展示最新当代音乐作品为特色的交流平台。为了进一步展示上海当代音乐作品的创作面貌,展示以上海城市为主题的音乐新作,特别安排了三部上海优秀中、青年作曲家的最新作品组成开幕专场音乐会。

一部是由音乐节组委会委托约请创作的作品《上海故事》,这部作品是上海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叶小钢最新创作的交响曲;一部是由音乐节组委会委托约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叶国辉创作的大提琴与乐队作品《上海,1979,莫扎特》,作品从一部1979年在沪拍摄,反映上海优秀音乐青少年人才的奥斯卡获奖纪录片出发,以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为主题;第三部是上海青年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赵光最新创作的交响与人声作品《上海往事》,共有七个乐段。这三部作品都是上海培育出的作曲家以上海为主题创作的最新力作,开幕式音乐会上,将展现为它们“量身定做”的多媒体画面,配合音乐旋律,展现上海城市风貌,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品格。